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空間的社會分析
Social Analysis on Space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王志弘 
課號
BP7138 
課程識別碼
544 M436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工綜313 
備註
外系人數限制:3人。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36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我們生存於空間之中,也生活在社會裡,「空間」與「社會」應該是難以分離的思考範疇與實踐場域。不過,在既有學科分劃下,進入建制已超過一個半世紀的社會學,卻未直接以空間為探究對象,嚴肅考慮社會事象的空間向度。即使是「鄉村社會學」、「都市社會學」與「社區研究」等學域,看似與空間有密切關係,卻各有所偏,而未能掌握「空間」概念的豐富意蘊。另一方面,與空間直接相關的學科,如建築學、景觀建築、地理學、都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環境心理學等等,則缺少比較成熟的社會觀點來處理空間的豐富社會意涵。1980年代之後,學術界開始重視空間與社會的相互扣接,開展了跨學科的視野,晚近更聯繫上文化研究視角,激發了更多值得探究的課題,甚且在人文社會領域中產生了所謂的「空間轉向」(spatial turn)。 

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的在於介紹當代連結「社會」與「空間」這兩個範疇的理論進展和研究貢獻,以做為「空間的政治經濟學」與「空間的文化研究」等其他進階課程的基礎。授課重點在於使修習者獲取能夠實際運用的分析觀點和概念,探究從建築、景觀到都市,從地方、區域到全球的各種社會–空間議題。課程內容安排以各種分析社會與空間之關係的視角或理論取徑來區分。首先,檢視1980年代以來空間概念的各種新定義後,依序探討實證主義觀點的區位理論與空間經濟學、人與環境研究或環境心理學、現象學與人文主義地理學、情緒地理、批判的政治經濟學、空間文本的符號分析、文化研究與文化地理學、地景(景觀)研究、地方、尺度、邊界、領域、女性主義地理學、後結構主義、行動者網絡理論、都市民族誌等研究取向。除了研讀經典讀物,也搭配實際案例。 
課程要求
盡力閱讀課程材料,勇於發問,勤於出席。修習者的投入與表現,對本課程能否順利運作非常重要。研究所的教學須建立在師生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因此,每位同學都須積極參與討論。但討論不等於發言頻率,而是要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深化及擴大討論內容和範疇。

修課同學分為六個研讀組(每組四至五人為原則),並於課前閱讀完該週指定閱讀材料。上課時,採取討論課(seminar)和講演並行方式,除了由教師提示重點外,主要由研讀組輪流報告閱讀材料,亦即每週有三組同學負責報告當週指定閱讀材料(製作powerpoint「簡報檔」,以及「書面摘要」)。每組報告時間以12分鐘為限,盡量留時間發問和討論,聚焦於澄清理論概念,探討能跟理論性概念對話的經驗議題。報告者製作之書面摘要內容須包含:(1)三百字以內摘述,(2)主要論點和論證邏輯之說明【配合論證圖示】,以及(3)評論和問題。至於沒有分配到當週閱讀材料導讀的各組,則需繳交針對全部閱讀材料的提問與閱讀心得,至少兩頁,稱為「提問討論單」。

書面摘要、簡報檔和提問討論單,都要於當日中午十二點以前上傳至本課程NTU Cool網頁的各週討論區。


■書面摘要與提問討論單撰寫要點:
書面摘要必須於首頁列明報告文獻書目(APA格式)、日期、報告人組別和姓名等基本資訊。首先要有三百字摘要,述明整篇文章的問題意識和主要論點。然後是經過消化的、條理分明的內容概述。換言之,不宜逐段摘述文章,最好是整理出文中討論的主要課題,以及作者對這些課題的回答或爭辯,建議以圖表方式整理出主要的論證架構,也可以搭配一些圖片,譬如說作者照片、書影或文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圖片。如果直接引述文中語句或段落,必須以不同字體清楚標示,並加註頁碼。最後,必須針對文獻內容提出問題,或舉出可供延伸討論的經驗議題。
提問討論單和書面摘要一樣,必須於首頁列明研讀文獻之書目、日期、組別和成員姓名,然後清楚述明各項問題,並附上有助於討論的材料(例如,引起疑問的閱讀材料段落原文,或某些可以跟閱讀材料對話的實例,也可以列舉閱讀心得)(個別成員的貢獻,可以在適當處註明)。

■分組原則:
城鄉所同學來自不同領域,建議能混合編組,從不同訓練背景的人身上學習,也學習如何跟不同的人相處。修課同學分為六組,每組四至五人為原則。
研讀組除了是分配每週閱讀材料導讀的依據外,更重要的是發揮互助學習組織的功效。每週除課堂見面外,須另外聚會一次,每次約兩小時,討論研讀材料內容和問題,並商討製作「書面摘要」、「簡報檔」和「提問討論單」等事宜。

■課前作業:
請於首次上課前閱讀以下書籍:Paul Cloke, Philip Crang and Mark Goodwin編(2006)《人文地理概論》(王志弘等譯),台北:巨流。第一週上課會詢問修課同學該書內容。

■小作業寫作說明

小作業1:住家附近認知圖與自我在家中的定位【三頁】
(1)請針對自己住家周邊環境繪製「認知圖」(在A4紙張上以鉛筆繪製),然後再以不同顏色的筆,於圖面上標記Lynch提到的通道、地標、邊緣、節點(交叉點)、街區等元素,以及其他你認為重要的訊息。根據這幅認知圖,說明你對於自己住家環境的認識方式。
(2)請針對你的住家內部空間,繪製平面配置圖,包括隔間、陽台、門和窗的位置,以及重要家具等,給予適當的標記。然後,以文字說明哪些空間、角落和家具,是家中的什麼人在使用為主,以及,對你而言,這些空間、角落和家具的意義是什麼,有何特殊的記憶或事件纏繞其中,最後,說明哪些地方最能展現你的「自我」,為什麼?

小作業2:空間之生產(約三千字)
選擇一個實際案例,運用Lefebvre的空間實踐、空間再現與再現空間這三個概念加以分析,必須充分探討這三個概念在你所選定的實際案例中的作用或意義,並討論它們彼此間的關係或張力,可以搭配圖示。

小作業3:經濟危機、不均發展與空間修補(約三千字)
運用Harvey的資本主義危機和空間修補的概念,探討某個實際地方、城市或區域的空間變貌。要說明該地方或城市的地景轉變(例如新的房地產開發、商業街區變化,乃至於各種基礎建設投入等),在什麼意義或程度上是針對資本主義積累危機(特別是第一迴路危機)的空間修補,而國家在其中扮演了何種作用?

小作業4:空間權力或異質地方分析(約三千字)
運用Foucault的panopticism概念或heterotopia概念,分析某個具體或想像空間中的權力關係,分析重點是這個地方的空間特質如何有助於施展權力關係,或者,在什麼意義或作用上,這個空間可以稱得上發揮了異質地方的作用。

小作業5:地方/地景的生成、實作與詮釋(約三千字)
選擇一處實際的地方或地景,尺度不要太大,選擇地方、地景、尺度、領域、邊界、網絡等概念的特定取徑來探討,重點是這處地方或地景的特徵為何?哪些力量促成了這處地方或地景?捲入什麼樣的人類實作?你對這處地方或地景有何詮釋,重點是提出有資料佐證的論點。可以利用圖片或地圖,來呈現其樣貌。


■各項作業須準時繳交,每遲交一天扣五分(但扣分以50為上限)。所有作業不能遲於最後一週上課時繳交。各項作業繳交時間明定於各週進度中。小作業和論文研究提綱必須以電腦打字,印製紙本。作業須遵循學術規範,不得抄襲或代寫,違者以零分計。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本課程的設計份量,需要修課者在課堂外花費五倍以上的時間,也就是3 X 5=15個小時,包括閱讀教材、與同學討論、撰寫書面摘要、讀書心得及提問單的時間。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主要教材與參考書:
1.夏鑄九、王志弘編譯(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2.王志弘譯(1995)《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台北:自印。
3.Peet, Richard (2005)《現代地理思想》(王志弘、張華蓀、宋郁玲、陳毅峰譯),台北:群學。
4.Merriman, Peter (2022) Space. London: Routledge.
5.Shields, Rob (2013) Spatial Questions: Cultural Topologies and Social Spatialisation. London: Sage.(謝文娟、張順生譯(2017)《空間問題:文化拓樸學和社會空間化》。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6.Bell, Paul A., Thomas C. Greene, Jeffery D. Fisher, and Andrew Baum (2003)《環境心理學》(聶筱秋、胡中凡譯),台北:桂冠。
7.Marcus, Clare Cooper (2000)《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徐詩思譯),台北:張老師。
8.Bachelard, Gaston (2003)《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
9.David, Harvey (2009)《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王志弘譯),台北:群學。
10.Soja, Edward W. (2004)《第三空間》(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台北:桂冠。
11.Foucault, Michel (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劉北成、楊遠嬰譯),台北:桂冠。
12.Wylie, John (2021)《地景》(王志弘、錢伊玲、徐苔玲、張華蓀譯),新北:群學。
13.Cresswell, Tim (2006)《地方》(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群學。
14.Delaney, David (2017)《領域》(王志弘、李延輝、徐苔玲譯)。新北:群學。
15.黃應貴、陳文德編(2016)《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新北:群學。
16.McDowell, Linda (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群學。
17.Weisman, Leslie Kanes (1997)《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王志弘、張淑玫、魏慶嘉譯),台北:巨流。
18.Tally, Robert T. Jr. (2012) Spatiality. London: Routledge.
19.Crang, Mike (2003)《文化地理學》(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台北:巨流。
20.Mansvelt, Juliana (2008)《消費地理學》(呂奕欣譯),台北:韋伯文化。
21.Wood, Denis (1996)《地圖權力學》(王志弘、李根芳、魏慶嘉、溫蓓章譯),台北:時報。
22.Wertheim, Margaret (1999)《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薛絢譯),台北:商務印書館。
23.Low, Setha (2017) Spatializing Culture: The Ethnography of Space and Place. London: Routledge.
 
參考書目
詳見課程大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小作業 
40% 
配合授課內容,安排各種小型作業練習,以利實際運用課程中提到的概念或研究取向。小作業的題目和寫作說明,詳見各周進度。總計有五項小作業(參見後文的寫作說明),每個作業以三千字(2500-3500)為度。每個作業佔8%,合計佔學期總成績的40%。 
2. 
論文研究提綱 
18% 
修課同學依照興趣,選擇與本課程有關之主題,撰寫研究提綱,也就是簡短版的研究計畫。該研究題綱分為三階段繳交。第一稿階段繳交3頁以內的「前言」,內容包括描述你感興趣的現象,指出這些現象為何值得研究,以及你要基於什麼樣的觀點或立場,來質問這些現象(問題意識),最後是你要如何扣著特定案例和概念,提出可以回答的具體研究問題。第二稿階段,則增加「這項研究要跟什麼領域的哪些文獻來對話,亦即你對現象的掌握可以如何跟這些文獻對話,進而可能提出不同的見解」,或者說,基於你的研究發問提出「分析架構和初步論點」。第三階段的完稿,則再增加回答「你為何要以特定案例來回答你的研究發問,以及要蒐集什麼樣的資料才能回答研究問題」。各階段經教師批改後,將修正內容納入下一階段文稿,同時各階段皆必須包含日漸擴增的引用文獻。最終完稿以12頁為限。各階段分數分別佔6%, 6%, 6%,合計佔學期總成績的18%。 
3. 
課後提問與討論 
12% 
每週課堂授課之後,於當週的星期三以前,針對該週課程內容提出問題(每人至多兩題),上傳至NTU Cool的各週討論區。其他同學可以回覆這些提問,教師也會回覆。每週提出一個問題獲得3分,回答一個問題也獲得3分,但各週加總以100分為上限,佔學期總成績12%。 
4. 
平時表現 
30% 
課堂口頭報告與書面摘要、課堂參與情況,佔30%。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課程介紹;導論:社會生活的空間性 
第2週
2/26  空間概念的演變 
第3週
3/4  實證主義區位理論與空間分析 
第4週
3/11  人與空間的感知性互動:環境知覺、領域感、家屋、恐懼地景 
第5週
3/18  現象學、人文主義與空間:Tuan、Heidegger與Bachelard
作業繳交:小作業1:住家附近認知圖與自我在家中的定位 
第6週
3/25  時間地理學、批判實在論與結構化理論 
第7週
4/1  情感、身體與空間
作業繳交:論文研究提綱第一稿 
第8週
4/8  空間的生產:Henri Lefebvre 
第9週
4/15  資本主義危機與時空修補:David Harvey
作業繳交:小作業2:空間生產 
第10週
4/22  都市社會變遷;流動空間vs.地方空間;網絡社會:Manuel Castells
作業繳交:小作業3:經濟危機、不均發展與空間修補 
第11週
4/29  權力/知識、治理與異質地方:Michel Foucault 
第12週
5/6  空間符號學與空間文化研究
作業繳交:小作業4:空間權力/異質地方 
第13週
5/13  地景(景觀)概念
作業繳交:論文研究提綱第二稿 
第14週
5/20  地方與尺度 
第15週
5/27  領域與邊界
作業繳交:小作業5:地方/地景的生成、實作與詮釋 
第16週
6/3  性別、酷兒與空間分析
作業繳交:論文研究提綱第三稿